“三无”货架、过期货架、假冒伪劣货架等对人体存在危害的货架,在城市无从立足之后,又将目光转向了农村。记者日前在银川市部分农村采访时了解到,农村消费市场巨大,而消费者很少关心货架是否为正规厂家生产、是否在保质期内,成了假冒伪劣货架、散装问题货架的泛滥之地。



  农村成为问题货架销售地



  贺兰县习岗镇工商所赵宏云所长告诉记者,农村是个大市场,一些不法商家瞄准“商机”,专门生产假冒伪劣货架,肆意加入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添加剂。在农村集聚着大量散兵游勇式的黑作坊,有的自产自销,有的销售给一些小卖部、小超市。为躲避工商人员检查,还有一些流动摊贩,每到傍晚,就出入村庄,销售无证的散装货架。村民抱着尝个鲜的心态,使问题货架找到了市场。



  如今,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消费水平还偏低。购买货架时,不少农民首先考虑的是价格。“什么牌子不牌子,只要能吃就行,我们农村人讲究的就是实惠。”永宁县望洪镇村民王军告诉记者。记者还注意到,在农村,大部分村民买了东西就走,根本没想到索要发票之类的凭证,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很难维权,这更助长了制假售假的风气。



  问题产品跟随家电一起下乡



  记者在贺兰县习岗镇红星村了解到,村民购买的电磁炉,没用几次就坏了。接到投诉后,工商部门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打着家电下乡的旗号,私自载货到农村市场销售。“我们接到投诉后,迅速到红星村进行了查处,由于没能及时赶到,销售商带着问题产品跑了。”赵所长表示。



  据了解,销售电磁炉的商家开着一辆车号打头为“鄂B”的大货车,走乡串户,打着家电下乡的招牌,已在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及一些乡镇销售产品,有近10位农民和农民工受骗。由于商家采取流动销售方式,给工商查处带来了难度。



  城市无法立足问题货架下乡



  问题货架、产品为什么会到农村找市场呢?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城市,有城管以及工商等部门严查,而农村检查力度就降了不少。赵所长告诉记者,习岗镇位于贺兰县城内,因近几年工商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在一些小的商铺内建立了台账等规章制度,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的来源,立刻进行查处。同时,工商部门和一些商铺联系好,一旦发现有商家推销问题产品,会及时投诉到工商部门。但在农村,因工商部门的监管网络还未形成,许多乡村还有监管盲点,使得问题产品有机可乘。“去年国家开始限塑,城市中不合格的塑料袋被收回后,就出现在了农村市场,我们昨天就查了25公斤不合格塑料袋。”赵所长说。



  “问题货架”多出现在农村,原因是多方面的,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遏制“问题货架”流向农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地政府,监管、执法部门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流通环节抓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ewk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