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浙江省实施“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将绍兴县划为越州龙井产区范围。绍兴县以此为契机,积极实施名茶战略,以会稽龙井、御茶村龙井茶品牌为抓手,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发展龙井茶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良种茶园。2002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投入80万元左右扶持良种茶园的发展改造,目前全县良种茶园面积已达3.8万亩,专业茶园茶树良种化率已达46%,绍兴县两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二是着力提升加工水平。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加强了龙井茶炒制技术的培训,县镇每年组织龙井茶炒制技术培训4000人次左右,龙井茶炒制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积极推广龙井茶机制技术,已有2300余台名茶炒制机投入生产,极大地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提高了龙井茶的生产效率。三是努力提高名茶生产组织化程度。全县有以龙井茶为主业的茶叶专业合作社5家,名茶专业市场4个。四是加大名茶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在2001年成功举办会稽龙井茶文化节基础上,县财政共投入300多万元,支持主要名茶品牌会稽龙井、御茶村龙井等先后去中国香港、泰国以及内地的京、沪、鲁、杭等地参加一系列重大的茶叶宣传推介活动,迅速扩大了绍兴名茶的市场影响力,会稽龙井茶获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御茶村龙井获得了国际茶联合会国际佳茗评比金奖、绍兴市著名商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名优茶产业的发展。2008年,在春茶期间受到严重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下,全县龙井茶产量仍达1200余吨,产值8000多万元。绍兴县正在由一个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转变。



  绍兴县还十分注重龙井茶的质量安全,严格按无公害茶生产规程组织生产,重视对肥药的源头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检测,大力发展有机茶。到2008年底,全县已建有无公害茶生产基地7万亩,其中茶叶绿色货架基地1.5万多亩,获得有机茶生产认证的茶园面积达2400多亩。



  宋六陵和蒸青茶



  绍兴县返古归真,生产蒸青茶,始于上世纪90年代。



  1993年绍兴有了第一家蒸青茶生产企业。这是由国营绍兴县茶场和日本大石茶园合资组建的。公司取名为“御茶村”说来与绍兴的历史还有些渊源。



  宋代建炎三年(1129年),皇帝赵构在金兵追击下渐次逃至杭州、越州、台州、温州,后金兵撤退,赵构于建炎四年返回越州,1131年改号绍兴元年,升越州为绍兴府,这个皇帝在绍兴待了一年八个月后迁杭州。在富盛攒宫,归葬着南宋的六位皇帝,这里便是位于绍兴城东20公里处的宋六陵遗址。建国以后,宋六陵已是一片广袤的茶园,成为国营绍兴县茶场。



  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不仅是绍兴最早和最大的蒸青茶企业,而且也是中国蒸青茶的重要基地,带动了绍兴蒸青茶产业的发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ewk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