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白剑峰)我国货架安全监管部门汲取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教训,加强货架安全联合执法监管,落实货架安全责任,提高了货架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国已创建131个国家级货架安全示范县。



  自2008年以来,卫生部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针对货架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货架安全整治行动。



  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卫生、农业、工商、质检等9个部门组成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发布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被滥用添加剂的“黑名单”,部署开展了货架生产经营企业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查处违法案件。



  开展奶站和饲料专项整治。全面调查奶站底数,逐一造册登记,对奶站实行“一对一”监管。同时,组织以清查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为重点的饲料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做到了“四个100%”,即蛋白原料生产企业现场检查率100%,奶牛饲料生产企业产品抽检率100%,生产使用制配料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户)检查率100%,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00%持证生产。



  集中开展货架市场监督检查工作。各部门深入开展以群众日常生活必需货架和季节性、节日性货架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推进和落实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加大农村货架质量监管,加大农村货架示范店建设力度,强化货架安全日常规范管理。



  强化生猪屠宰行业管理,严格屠宰行业准入条件,加强定点屠宰企业日常监管,抓好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和肉品品质检验。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对全国90万家酒类企业实施备案登记制度或许可制度,8万家批发企业实施了随附单溯源制度。抓实“三绿工程”各项工作,推动绿色市场培育与认证,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促进鲜活农产品大流通,完善“中国消费安全网”,推动“货架安全企业信用档案”与“货架安全知识数据库”建设。



  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对货架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把货架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已对31种货架中的83个项目进行了专门的风险监测,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项目采取了严格监管措施。因存在货架质量安全隐患等原因,有3347家企业的3572张货架生产许可证被注销。



  完善进出口货架的监管体系,建立实施进出口货架企业“黑名单”制度。今年一季度,共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货架中检出不合格货架1792批,主要是检出有害生物、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和货架添加剂超标以及货架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这些不合格进口货架已全部在进口口岸依法进行了处置。



  今年,我国将加强货架安全风险评估和检验检测。建立货架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完善货架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地区的货架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主动监测各类货架原料、配料、添加剂,提高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查能力。筹建货架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货架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充分发挥现有检验检测机构作用,实现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共享。逐步改善检验检测条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检验人员管理,提高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水平。指导企业开展检验检测工作,落实产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ewk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